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長輩最好的抗憂鬱活動


這個年紀剛好是退休的年紀,老人們終於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有更高的幸福感,相反,倒是可能因為突然的清閒和缺少社交而感到焦慮和無所適從。研究也表明,一個人一生中,出現憂鬱症的最高峰就是中老年時期。

不過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中老年時期的憂鬱症往往不被重視,但我們必須要知道,憂鬱症不僅僅是影響心理健康,它對生理健康,例如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是有關聯的。目前,全世界有近3.5億人存在憂鬱相關的心理障礙,它造成的死亡佔全因死亡的12.7%

「打麻將」是華人長輩最好的抗憂鬱活動
幫助中老年人們預防和擺脫憂鬱,是很重要也很急迫的。該怎麼做?一項華人科學家的研究或許給了我們答案。在最近的《社會科學與醫學》期刊上,中國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美國佐治亞大學的幾名研究人員發現,參與社交活動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處,能夠降低他們憂鬱的風險,尤其是打麻將。

他們研究了志願者憂鬱症的症狀,對比了志願者參與社交的類型和頻率,主要包括幾類:
朋友聚會
打麻將、下棋、打牌等活動
參加體育運動或社交俱樂部
加入社區組織
參與志願或慈善活動
向非同住的親戚、朋友或是鄰居提供幫助。
在所有的社交活動中,單獨來看,打麻將是效果最好的,其次是體育運動或社交俱樂部,然後是朋友聚會,社區組織、志願活動和網路社交這三個,則與憂鬱症狀的減輕沒有顯著相關性。

不過有意思的是,打麻將只與城市志願者的憂鬱症狀減輕顯著相關,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因為在農村,打麻將往往是一種賭博活動,所以和心理健康的改善沒有顯著關聯。

別把憂鬱症當成老化
其實憂鬱現在是個很重要的話題,但是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很多年輕人的憂鬱,忽視了抑郁風險更高的中老年人,他們本身可能也因為信息來源少和固有的觀念而很少了解憂鬱,也不太能夠接受憂鬱。「爸爸年過70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常忘東忘西,愛生悶氣又看什麼都不順眼,搞得我們這些做孩子的,都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了。」年紀漸長之後,我們時常會發現爸媽不一樣了,常常被子女解讀成失智症,但卻輕忽了老年憂鬱症的可能性!

「老了,什麼都記不住,頭殼壞去,沒路用了啦!」當父母說出這種話,請別以為只是普通的抱怨,或許他們已經出現老年憂鬱症的狀況了!老年憂鬱症是一個可被治療的疾病,但許多家屬會認為這些情緒都只是老化的自然現象,進而拖延到治療時間。

與失智症難區分? 最大差別:老年憂鬱會有較多抱怨
老年憂鬱症患者因為注意力下降,影響到大腦的認知功能,所以容易忘東忘西。因為跟失智症一樣都會有健忘的症狀,令人難以區分。我們可以用是否愛「抱怨」來分辨,老年憂鬱的人會一直用「老了人都廢了」、「老了頭腦也故障了」等說詞來抱怨,強調自己需要被關心;而失智患者對於自己的記憶力不好,是不太有意識的。因為老年憂鬱症跟失智症很難分辨,因此也容易誤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引發其他疾病。不過,一旦有了憂鬱症,就會種下一顆容易引發失智症的的種子,還是需要多加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